衡阳市2018年1-10月产业项目建设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4-04-30 来源:智慧水务

产品介绍

  今年以来,在衡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委认线年“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实施意见》精神,坚持创新引领、优化结构、植优补短、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突出以产业项目引领实体经济振兴,全力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产业项目建设年”和“五个100”计划推进取得明显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坚持将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与推动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同步实施、与落实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同步实施、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同步实施,把“五个100”推进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全力抓好落实推进。

  (一)高起点谋划。我委把深入贯彻学习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关于发展实体经济、推动高水平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多次组织全委对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人大政协“两会”、省产业项目建设年推进会议精神进行再学习、再贯彻、再部署、再落实,将省产业项目建设年联席办的工作要求与衡阳“五个100”推进实际结合起来,逐步的提升思想认识,增强推动产业项目建设、助力经济高水平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高规格组织。按照“一个产业、一个规划、一名牵头领导、一个专门班子、一个考核办法”的模式,建立“反应迅速、协同配合、精准施策、落实有力”的产业项目建设年专项行动工作机制。充分的发挥市“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年”联席会议办公室作用。同时,通过市重点项目问题解决联席会议等“一事一议”机制、重点项目市级领导联点负责制、“项目建设服务110”等服务机制,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企业引进、人才签约中的问题,推动重点项目落地、500强企业入驻、科学技术创新人才引进提质提速。。

  (三)高标准统筹。充分的发挥发改自以为牵头部门的统筹协调作用,明确发改、经信、科技、商粮、人社五个部门作为组织实施“五个100”工作的责任主体,压实“一把手”抓项目、促落地的主体责任,凝聚部门合力,增强协作意识和配合意识,部署全市“五个100”工作“一张网”,做到力往一处使、补台不拆台。同时,按照“省统筹、市主抓、部门落实”的总体要求,将“五个100”项目任务分解到各县市区、园区、部门,制定详细的工作进度计划并细化实施方案,确保任务层层分解、压力层层传导、责任层层落实。

  (四)高频率宣传。全市“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开展以来,衡阳电视台、衡阳日报、政府门户网站、衡阳新闻网、“两微一端”等各类新闻媒体多次集中宣传“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并开辟“衡阳新动力”、“振兴实体经济”等专栏专题,集中聚焦和跟踪报道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情况,对抓项目建设、促民间投资、争资争项、科学技术创新、产品创新、项目引进的“领头雁”式人物和团体进行了专版宣传报道300余篇,特别对克强总理寄语衡阳当好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领头雁”纷纷推出综述文章进行深度报道。广泛宣传了“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等发展理念,最大范围营造了“大抓产业项目、鼓励科学技术创新、引进战略投资、培养领军人才、振兴实体经济”的浓厚氛围。

  大力实施振兴实体经济“3311”工程计划、“13513”重大产业项目引领计划,紧密结合我市实际,抓住主要矛盾、聚焦重点难点,扎实推进“五个100”各项工作,确保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取得实效。

  (一)重大产业项目。全市9个省重大产业项目已全部开工,1-9月完成投资69.12亿元,占年度计划任务的62.4%。其中比亚迪(衡阳)轨道交通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产业园项目、衡阳建滔产业园、吉利汽车零部件制造中心、湖南衡缘物流中心(二期)等4个项目进度较快,完成投资均超过年度计划的80%。

  (二)重大科学技术创新项目。全市5个省重大科学技术创新项目已全部开工,其中重金属超标粮食深加工综合安全利用项目已竣工;1-10月完成投资2.09亿元,占年度计划的63.9%;累计完成研发投入0.52亿元,专利申请21项,累计授权32项,销售收入1.07亿元,税收0.13亿元,带动就业120人。

  (三)重大产品创新项目。全市7个省重大产品创新项目已开工项目6个、开工率85.7%;1-10月完成投资1.52亿元,占年度计划的80.8%。油茶鲜果鲜榨及油茶副产物研发与制备、衡阳市新能源汽车热管理关键技术、衡阳市冶金行业专用机器人系统及智能测控装备远程运维等项目已接近完工。

  (四)引进“500强”企业。全市5家省引进“500强”计划中,东旭医康养暨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已于5月在“中部崛起大会”上签约;华侨城文旅项目(一期)已于7月“沪洽周”作为省级签约;其余3家正在跟踪洽谈。除省计划外,还有京东衡阳产业园、富力衡中心商业综合体、顺丰电商产业园等9个引进“500强”项目已于“沪洽周”和“衡州经济论坛”签约。同时,比亚迪智能制造产业园、衡阳正威供应链、富士康(衡阳)全球财会共享中心等3个项目目前已开工建设,截至目前,全市500强项目累计到位资金21.9亿元。

  (五)引进科学技术创新人才。我市8位省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目标对象,已成功引进4人,已到岗4人,其中全职引进1人、柔性引进3人,分别为衡阳镭目科技有限公司胡志刚教授,湖南汇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吴敬教授,衡阳思迈科技有限公司殷鹏刚教授;衡山科学城科技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张春熹教授。王华明、陈善广等人才引进正在洽谈中。

  (一)高频调度有力。围绕“五个100”打造全覆盖、高效率的工作调度体系,对“五个100”项目实行“一周一调度,半月一通报,一月一考评”,定期对调度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市四大家主要领导全程参与“五个100”推进工作,多次召开现场办公会议,深入一线,靠前指挥,现场解决“五个100”推进中的难题。

  (二)督促检查发力。定期开展对各牵头部门、各项目单位的“五个100”专项督查,对“五个100”工作机制执行情况、项目推进情况、项目问题解决情况进行督查,通过明查暗访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通报,激励快的、督促慢的,实现了以查促改、以查促管的目的,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三)绩效考核给力。已将“五个100”推进工作纳入全市党政绩效评估体系,重点考核项目落地率、工程实物量、投资贡献度、投产达效率、人才引进率,杜绝报假项目、假投资、假进度和办假手续现象,并将考核结果与干部评价和薪酬待遇挂钩。对在推进过程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给予奖励;因工作不力、效率低下、消极怠工,致使推进进度靠后的,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有违纪违法行为,依法予以查处。

  (一)优化营商环境。一是落实放管服配套。落实总理来衡视察“成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领头雁”要求,锻造最强执行力的党委政府,按照“权限向基层下沉、事前政策引导、事中事后监管约束、全过程服务”的管理新模式,合理划分市区两级项目投资审批权限,搭建投资项目“一网式、一站式、一码制、一费制”“最多跑一次”项目服务平台。先后出台《优化营商环境争当“领头雁”高质量发展意见》《招商引资“黄金30条”》,在工业园区和500强入衡企业投资项目推行承诺制、无审批管理和先建后验模式,全面落实“并列办理、多评合一、多图联审、统一评审、联合验收”,深度精简整合优化项目立项、规划、用地、环评、征拆、招标、施工、融资、验收等报批手续,为“五个100”项目开辟绿色通道。二是构建信用体系。以衡阳成为全省唯一、全国首批30个“国家守信激励创新试点城市”为契机,突出“让守信者一路绿灯,让失信者寸步难行”的理念,成立了社会信用信息中心和金融信用信息服务中心,在11个领域建立红黑名单和“双公示”“双信贷”制度,大力推进诚信体系建设。三是提升服务质量。依法惩治项目建设中的“官痞”“地痞”,加快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为企业全面减压减负。除国家、省安排的行业检查和涉及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社会稳定的常规检查之外,停止其余一切未经批准的针对企业的临时性检查,同时开通服务效能评定直通车,不让任何一个投资者在衡阳受委屈,不让任何一个投资者在衡阳受到不公正待遇。

  (二)优化要素供给。用地方面。坚持用地指标向重大产业项目倾斜,切实清理盘活闲置建设用地和“僵尸”企业用地,鼓励创新合规供地、弹性用地、增减挂钩,多渠道解决项目用地难问题。工业项目土地出让价格按照《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标准》70%挂牌,并通过先租后让、租让结合以及弹性年期出让方式供地,政策比长沙市更具吸引力。融资方面。我市建立了第一支60亿规模的产业投资基金。整合全市涉工财政资金,按照“资本+产业+基金+上市公司”模式,建立了总规模60亿的产业母基金,重点支持我市特色产业、主导产业和关键产业发展;同时,还建立了全省首个金融信用信息服务中心,帮助企业解决贷款“难慢贵”等问题,已撮合贷款145.29亿元。征地拆迁方面。合理调整补偿安置、征地拆迁、建设提质之间的时序,建立了“快评、快赔、快征、快拆、快交”限时到位的工作机制,依法保障征拆户利益。坚持一手抓征拆,一手抓安置,并扎实做好控违拆违工作,既维护好拆迁群众的合法利益,又确保征地拆迁不影响项目推进。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对于强揽工程、强买强卖、强行阻工、偷盗哄抢等违法行为,依法进行严厉打击。人才发展方面。切实抓好“人才新政”落实落地,全面推行《衡阳市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实施办法(试行)》等六大人才实施细则,在长沙举办“人才雁阵”行动计划新闻发布会,受到来自中央、省市以及香港、澳门等地几十家新闻媒体关注,在第十六届中国(深圳)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上,衡阳与百余名人才达成了引进意向,创新研究院等涉及高素质人才的优质项目正在积极对接,为推动“五个100”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三)优化投资结构。一是引入产业龙头。紧盯央企、大型省企、500强企业和产业链(群)转移,以市场换产业、以区位换产业、以资源换产业,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大力引入产业龙头企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瞄准20条新兴产业链,主动对接“500强”,衡阳有4个项目列入了国家、省向民间资本推介重点领域项目,2018年衡州经济引进的82个项目中就有12个500强战略项目,成功引入了中节能长江经济带污染防治综合试点、来雁雨母大型文化旅游综合体、比亚迪千亿轨道交通产业基地、豪曼千亿新能源汽车总部基地、中核军民融合大健康产业园等一批战略项目,利用龙头企业在产业、资源、管理、信息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助推我市在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产业和工业经济等方面的大提质、大发展。二是优化项目组合。改变过去不考量资金方案、不统筹投资效益而盲目上项目、促投资的旧习性,专题开展了项目优化组合策划包装“一对一”咨询服务,围绕产城融合、棚户区改造、乡村振兴、全域旅游、文体康养、特色小镇等主题,统筹推进产业建设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补短板3类项目建设,将经营性、准经营性、非经营性项目捆绑组合,突出投入产出平衡、现金流跨年度均衡,推动项目精准策划、精准测算、精准招商、精准落地,将压减的政府投资项目优化组合,所有子项的前期工作不停止,实现一个组合项目大体量投资替代若干个压减项目投资。三是浓厚投资氛围。全省第一个出台《“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实施意见》,大力实施“13513”重大产业项目引领推进计划;启动实施第一个振兴实体经济“7311”工程计划和原地倍增计划;建立了第一支60亿规模的产业投资基金;成立市级主要领导牵头的10个重大产业项目推进工作专班;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债券,由政府直接出资建设打通城建断头路、“卡脖子”,为产业项目落地创造硬件条件;围绕产业项目建设年、承接产业转移、衡州经济论坛高质量发展等主题,举办了3轮大规模69个项目总投资507亿元的集中开工、竣工投产活动,在全市大力营造大抓产业项目、激活民间投资、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的浓厚氛围。

  前段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项目推进问题较多。用地方面,水口山铜铅锌项目、吉利汽车零配件制造中心一期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仍存在土地报批、用地占补平衡指标、规划调整等方面问题;环评方面,湘南纺织产业基地、衡阳建滔电子信息产业园环氧树脂等一批项目环评手续办理缓慢;加上受化解政府债务和PPP库清理整改等政策影响,政府投资特别是产业投资受到抑制,包括铜铅锌产业基地项目在内的一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进度延缓。二是产业发展瓶颈较多。我市传统装备制造、有色化工等主导产业逐渐进入发展瓶颈,而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支撑作用还不够有力,加上大部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技术含量不高,上下游产业配套能力较弱,配套企业不多、企业关联度不高、互补性不强,直接导致产业链条的高端性、延伸性、互补性不足。同时,龙头企业的领军效应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未能体现企业抱团的规模集聚效应。三是人才引留难度较大。主要是专业研发人才和“工匠型”技术人才引留难。一些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研究人员,由于不在人才新政范围内,被外地企业高薪“挖走”;有的企业从外地引进一些经验丰富的技术型人才,但由于不具备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难以享受到政策补助;同时,家属随迁、子女就学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制约。加上与一、二线城市及省会城市相比政策上没有优势,引才难留才更是难上加难,人才流动性大。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着力振兴实体经济,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突出创新引领凝聚发展动能。积极搭建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各类创新载体,以高校和龙头企业为依托,不断释放创新驱动乘数效应。抓住“五个100”大力发展科技创新项目和产品创新项目的契机,深入对接国家制造业升级改造重大工程和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专项行动,推动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等领域关键技术产业化,大力发展新兴产业,补齐产业链条。同时,加快制定促进创业投资发展的专项政策,发挥首期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科技企业,有力促进科技成果产业转化。二是突出招大引强补齐产业链条。紧盯500强企业,推动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努力提升产业层次,加快构建现代产业新格局。坚持以产业链分析为基础,满足构建产业链的需要,寻找和弥补产业链的薄弱环节,聚焦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链条,着力引进一批投资额度大、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发展壮大产业集群,打造产业基地、产业新城。同时,通过以企引企、以商引商,再度汇聚创新资源,逐步形成“引进一个、建好一个、带动一批”的乘法效应。三是突出要素保障助力项目建设。拓宽上市、PPP、基金、信贷、债券等主要融资渠道,推动政府融资平台转型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大力发行棚改及土地储备等专项债、项目收益债、境外债,深度激发民间有效投资活力,无缝对接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最大限度盘活存量资产,努力争取上级资金、激活财政“沉睡”资金和用好产业投资基金,保障金融机构对合规项目的合理融资需求,防止盲目抽贷、压贷和停贷,避免形成“半拉子”工程。积极化解用地制约,有效盘活存量土地,对现有闲置土地,摸清底子,通过征收土地闲置费、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等方式分类处置,充分挖掘“人均用地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不占用地指标”的政策空间,优先保障重大项目特别是产业项目用地。四是突出招才引智打造人才高地。在人才新政的基础上,加快研究制定配套实施细则,出台更为精准、量优质好的人才政策,服务军民融合、高新技术等产业,鼓励社会中介机构、单位和个人参与科学技术创新人才引进工作,全方位、全渠道引进优秀人才。充分挖掘衡山科学城、松木经开区等人才集聚中心载体的优势,从“短期引进”向“长期使用”转变,并为专业性、紧缺型人才购房、家属随迁、子女就学等提供切实便利,让人才能“落地生根”。五是突出制度执行解决推进难题。认真落实领导负责制、工作例会制、定期调度制、跟踪服务制、问题交办制、通报督办制、问效问责制等工作制度,充分的发挥集中开工和竣工慰问的引领示范、倒逼推动作用。进一步完善问题快报快处快结机制,由“产业项目建设年”联席办牵头,会同市重点项目问题解决联席办、市政务服务中心、市优化办、市重点办等单位,构建从前期至开工、建成“一条龙”服务操作规程,“双周制”快速交办会办解决项目建设问题。